咨询热线

025-51180685

网站公告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025-51180685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号美之国6组团8-5
手机:13913868099
传真:025-51180685
邮箱:jshschina@163.com
园林知识>>当前位置: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 园林知识

城市绿化bob半岛体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时间:2024-06-03    点击数:

  bob半岛官网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绿化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目前城市高楼林立,土地日益紧张、人们生存空间变得狭小的情况下,进行垂直绿化,美化生活环境,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谓垂直绿化就是绿化与地面垂直的线与面,如墙面的绿化,陡坡的绿化,围栏的绿化,花架休息廊的绿化,以及窗台,阳台的绿化等都可称为垂直绿化。

  1.1沿街单位的护栏低矮墙体。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沿街企事业单位的墙体要打开,变成通透栏杆,但有些单位内部绿化空间较小或比较杂乱,可以沿护栏栽植枝杈类攀援植物如:攀援蔷薇、胶东卫矛等形式开花的绿墙,效果较好,如果栽植五叶地锦就会显得杂乱。也可在栏杆上挂垂吊的花钵、花篮如大连的仲夏路;在中山路的路灯杆上也放置栽有海棠和垂吊牵牛的花钵,这些垂直绿化的形式,效果非常的好。

  1.2城市中高大的挡土墙。在下面有种植池的地方,可在挡土墙的上方栽植五叶地锦、野葡萄等悬挂类藤本植物。小气候好的地段还可以尝试常春藤这样不耐寒的品种。

  1.3城市中的挡土墙,除可选用爬墙虎等藤本植物外,还可选用树木贴墙绿化的一种新的绿化形式,这种形式开辟了垂直绿化的新途径,可打破攀援植物独占墙面的格局,树木的贴植在欧美国家早有应用,一些乔灌木经过休整后,伸展地覆盖在墙面上,不需要支架,效果比较好,可用来贴墙栽植的树木要求叶片较小,向两侧生长旺盛,并且具有观赏性,可供选择的品种有胶东卫矛、石榴、木锦、西府海棠、黄杨、山茱萸等,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树型,剪去纵向伸展的枝条。另外,在一、二年内要固定枝条,种植时树木应尽量紧贴墙面,剪去向内和重叠生长的枝条,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冠幅内的枝条,尽量减少空隙,等定型后可逐步拆去固定物,以后主要靠修剪控制其生长。

  2.1坡度在45度以上的风化石坡、土坡,一般可采用工程措施,一种是直接在现场制作网状混凝土构件起到护坡作用,然后填入种植土,另一种就预制出六边形的混凝土构件一个压一个,护坡回填种植土,内可种植草皮或利用大、小叶黄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非藤本植物材料,形成各种图案,美化环境,前一种如中南路的护坡,后一种如动物园的12属相造型等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2.2垂直植生绿化,这种方法适用于道路两侧高2米以上,坡度大的修路填方区,它的优点是可使用现场土回填,能有效地解决多余废土,甚至还可以在坡度接近90的填方区进行,结构稳定性高,可以达到美化城市景观的效果,它的具体做法是:

  我处主要负责南部海滨风景区的绿化,滨海路沿线山势陡峭,岩石,土少石多,景观效果不好,经过多年的绿化改造,特别是垂直绿化已颇见成效。我处在沿线栽植大量的爬墙虎、蔷薇,效果非常的好,在蔷薇开放的季节,远处看,花团锦簇,即起到了遮挡作用,又美化了环境,成为滨海路又一处美丽的风景;爬墙虎生长很快,覆盖效果好,而且秋天还变色,为秋天的滨海路增色不少。

  3.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大连市丘陵地区,城市内的很多居住区、别墅区都有挡土墙,除直接利用爬墙虎等自爬类藤本植物,还可用细钢丝打成网格交叉状的附属体或用钢筋混凝土做成仿竹状网格,种植凌霄、野葡萄等开花藤本植物可很快达到绿化效果。比如仲夏花园的挡土墙,用混凝土仿竹,即使在藤本植物没爬上之前,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2建筑的垂直绿化朝西山墙受到太阳的辐射,夏季较热,可选用匍匐类果树如樱桃、李子、和梨树等贴墙栽植,可把树枝固定在板条架上,金属丝挂在墙面上,春季鲜花盛开,秋季硕果累累,为居民增添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这种方法还可以在规划所保留的日式建筑区域内使用。

  在公园和游园里除了棚架的垂直绿化外,还应发展绿色的篱笆、拱门。对一些山石,枯死的大树也应利用垂直园艺的手段来达到美化效果。

  4.1棚架的垂直绿化,除栽植传统的紫藤外,还可选用丝瓜、苦瓜、葫芦等观果的藤本植物,丰富了垂直绿化的材料。劳动公园的几处紫藤架的绿化效果非常的好,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非常适合游客休息纳凉。

  4.2篱笆、拱门。在公园或游园的局部地段,可用篱笆拱门分隔空间。在园林空间中,与地栽植物相比,垂直生长的植物更接近视线的高度,这正是垂直园艺的魅力之所在。利用开花的攀缘植物如牵牛、蔷薇等栽植,其中,开花的绿篱墙和拱门,将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劳动公园的月季园,几处蔷薇拱门设置其中,既起到分隔空间,又为月季园增添了一种浪漫的味道,成为了婚庆摄影的绝佳场所。

  4.3山石和枯死大树。公园中常常有成组的山石,栽植爬墙虎或凌霄点缀其中可以形成虚实变化的效果,更能给山石增添活力和动感。劳动公园荷花池的假山就采用了此形式,效果不错。

  公园、游园中各种原因枯死的大树,砍了又可惜保留又有点影响景观,森林动物园、劳动公园都存在这种情况,利用凌霄等开花的藤本植物爬满枯树,可为公园增添新景。

  总之垂直绿化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目前利用的垂直绿化材料还太少,垂直绿化的方式还很单调,因此我们园林工作者应该加强新品种引进工作,探索垂直绿化的新形式为美化绿化大连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多达400多个[1],而成都市就位列其中。作为缺水城市的成都,实施节水灌溉对成都发展节水型城市具有积极意义。就全国来看,城市绿化灌溉水的浪费较为普遍,灌溉未利用水量基本与植物实际需水量相当。虽然节水灌溉在城市的发展时间不长,但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后劲充足。本文以成都市为例,浅探城市绿化节水灌溉的措施。

  成都是中国的大城市之一,城市的绿化建设发展较为健全,绿地种类繁多,随处可见的乔灌木带、草坪、花卉、攀缘植物、棕榈和竹类植物构成了城市绿化的主体。调查表明,目前成都地区的绿化灌溉仍以人工低压漫灌为主,其对水的利用率仅为30%~50%。因此,对成都地区各种绿化植物进行节水灌溉探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里,绿地发挥着净化空气、减菌杀菌、减弱噪音污染、防止尘土飞扬、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它能减弱甚至消除人类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城市健康发展的保证。

  草坪草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草坪草建设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草坪草作为浅根系植物,单株根系呈“T”字型密布于地表0~6cm土层中[2]。因此,草坪草不耐干旱,需要对草坪草进行勤浇浅灌。

  成都的草坪覆盖面积很大,对较为广阔的草坪实施灌溉,宜采用雨鸟2045A Maxi-Paw 地埋式旋转喷头(NS-1007)及5500系列地埋式旋转喷头等喷洒范围广的灌溉设备,而对于不规则、狭长的草坪,宜采用雨鸟1800系列及UNI-SprayTM系列地埋式喷嘴进行灌溉。

  在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小区、机关单位等地方,乔灌木常以列植的方式栽种,行道树、林带、棕榈、绿篱是列植乔灌木中的代表。

  列植乔灌木是城市绿化中乔灌木的主要种植形式。对于此类乔灌木,涌泉灌是较好的灌溉方式。涌泉灌是利用φ4的PE塑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将细流状灌溉水输送到植物根部地表,再以积水入渗方式湿润植物根部土壤的一种灌溉方式[3]。以φ4塑料小管代替滴头,增大了出流口径,解决了灌溉过程中滴头的堵塞问题。因此,涌泉灌虽然没有喷灌节水,但它却提高了灌溉器具的抗堵塞能力,从而降低了对灌溉的技术要求,适用面更广。2.3 花卉

  花卉分为活动式花卉和固定式花卉。花卉的耗水量大,平常的低压开敞式小管流漫灌只能满足植物根部,达不到清洗花卉枝叶的目的,而花卉柔弱,不宜采用高压喷灌,所以,对于花卉的灌溉,宜采用低压均匀柔和的灌溉方式,即雾状喷射灌溉。该方法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喷射的水滴直径小于1.0mm,水体成雾状,既可对花卉进行清洗,又对花卉无损伤。旋转雾化微喷头是花卉灌溉的理想选择。

  城市由于建筑密度大,土地十分紧缺,在某些地方,由于建筑物间太过紧密,无法种植乔灌木,这时种植藤本植物将是最好的选择。成都市绿化藤本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多花蔷薇、藤本月季、紫藤、中华常春藤、中国凌霄、牵牛花、葛藤等。对单株及丛状藤本植物宜采用雨鸟1300A-F可调全圆涌泉喷嘴等抗堵塞能力强、喷洒半径短的喷头进行灌溉。

  成都地区建筑物密集,每次降雨建筑面上收集的雨量不可忽视,通过修建蓄水池将这些降水蓄积起来,经过沉沙除杂处理,这将是一项可用于绿化灌溉的水资源[4]。用积蓄的雨水灌溉建筑物周边植物,省时省力而又经济便捷。从总体看,这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在用水紧张的成都,若将再生水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将有效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成都市工厂林立,人口稠密,每天产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量很多,如果将这部分污水处理达标进行回用,既能减少水体污染,又能解决需水量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尤其在绿化灌溉上的回用,还可以改善再生水水质。

  在城市绿化地带实施节水灌溉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它对成都市未来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施节水灌溉后,成都市在城市绿化灌溉上的用水量将减少30%~50%。其次,用于节水灌溉的一系列设备可与自动控制系统结合,实现灌溉的自动化。根据实际需要,在灌溉水中溶解一定量的易溶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可减少对绿地的作业次数和劳动力投入,从而优化灌溉过程中的劳动力配置。最后,城市绿化节水灌溉的实施将使成都成为四川的典范,从而辐射全省各地区,带动全省共同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年卷,中国市长协会主办,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4

  2 吴普特, 牛文全. 节水灌溉与自动控制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状来看,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园林绿化发展速度虽快,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与质量。

  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快速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措施,使用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从而使绿化在生活、生产中发挥出多种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吸收有害气体。经研究发现,植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有毒气体,降低空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使空气得到净化。

  (2)减少粉尘污染。绿地和林带对减少大气中的粉尘作用十分明显,不但能从源头上减少空气中粉尘的来源,同时也能够吸附、过滤空气中漂浮的粉尘,净化空气。

  (3)净化水体。部分植物可以净化水源,例如芦苇能够吸附多种化合物以及消除水中的CO2等。

  (4)降低噪音和震动。树木较多的密集区域,能够较好的吸收城市交通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震动和噪声危害,减少声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园林绿化管理政策落实的基本保障。目前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亟待健全。法律法规上的漏洞,使得一些人有空子可钻,有法不依,法制观念不强,在执法上存在着执法不严或某种程度的谋私问题以及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许多城市未能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相应制定一些地方性配套的绿化法规。《园林绿化技术规程》根本无法实施,城市绿化设计、施工混乱,无证照设计与施工十分普遍。城市绿化制度不健全,法规不配套,政策不落实,未走上依法治绿的良性轨道。

  园林绿化规划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另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中进行监督和考核,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bob半岛体育。许多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能满足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在决策中,主观决断比较多,量化分析比较少,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化面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充分发挥每一片绿地的效益,谨慎决策,合理布局。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长期拖欠“绿化债”,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了隐患。

  园林绿化是重在施工的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相对来说,我国的园林绿化,大都是精湛图纸与粗糙施工的不伦不类,同时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再加上《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字样的条款很少,往往出现不管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不管树坑大不大,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不施,能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要求不严,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园林绿化管理要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严格执行、依法办事。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广大公众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要做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人有责,要树立全民绿化意识。同时,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进行一步提高,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应,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绿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引导园林绿化市场的运行,运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使行业的经营方向、发展规模、资源配置符合城市绿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必须积极探索与实践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上升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1] 廖宇成.也谈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40.

  [2] 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2002.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兰州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1,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一些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乱建城市广场,千方百计开发房地产。

  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较差,毁坏城市绿地现象时有发生。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聚集区道路两旁绿化带、草坪常被践踏;道路两旁店铺的人员常在绿地上堆放自行车、货物、凉晒衣物等,有的地方绿地成为夜市大排挡的垃圾堆放场地;黄河风情线上在草地上玩耍、遛狗、放风筝等任意践踏草地的行为随处可见。

  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比如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就需要按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对于城市的气候、水文、地质及绿地格局进行认真分析,依据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整体用地性质确定。

  绿地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些公园、道路绿化、住宅区绿化不按设计要求建设,更改设计意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领导为了“抓经济”,无视城市规划,往往总打绿地的主意。一些开发企业随意侵占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见缝插针,许多绿地建设指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绿地布局不尽合理。就目前而言,兰州市中心城区绿量不足、品位不高,公共绿地总量偏小,全市城市绿地面积为169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仅为8.93平方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靠后;进出口道路、城乡结合部、沿河沟路堤缺绿少树木;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各类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监督管理有脱节现象,

  受经济水平约束,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养护经费比兰州高。相当部分城市绿地养护设施配套,大部分是采用自动喷灌,而兰州多是用人工浇灌,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地养护科技含量低,现有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仍较粗放,机械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城市园林种植与养护管理也难到位,常出现持久天旱不及时浇水,病虫防护不到位现象,园林植物病虫害极为容易暴发成灾。

  城市园林法规不完善,法规规章中有的内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难全面发挥园林法治工作的调节、导向和控制功能。

  城市园林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市政执法面广,难以及时、集中精力对园林违法情况进行处理,无形中削弱了园林执法。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社会绿化问题较多,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社会护绿意识不够强,爱绿护绿的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顾眼前和自身利益破坏绿化现象较多。有的不懂法,不知道移植城市树木须在园林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有的明知需要审批,却怀着侥幸心理“先斩后奏”或“只斩不奏”。

  6,城市绿化结构单调,缺乏资源优势。目前, 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数十种,缺乏常绿植物,花径大、花色鲜艳的种类亦不多,同中国南方相比较园林植物(材料)种类不多,缺乏资源优势。其次,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

  园林绿化所使用苗木规格混杂,植物检疫环节薄弱。一是部分的单位绿化时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低,绿化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资金雄厚的单位所使用的苗木规格较高,虽然可以呈现好的绿化效果,但是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资金浪费。园林植物检疫没有能跟上,导致省外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对城市绿化所使用的苗木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1)走依法治绿之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规章。当前,体制不顺仍是制约许多区县园林执法工作的首要问题,研究和解决园林执法体制问题,要重视园林执法专业化,要明确园林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更多地要与园林管理部门审批程序进行结合,如仅靠市政监察队伍的技术力量是无法提高园林执法的质量和效果的。区县政府应成立专业化的园林执法队伍。

  (2)提高立法质量。要依法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基建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空间闲置地暂时绿化管理办法》等,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带动的绿化成为各大城市新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房产商是委托绿化工程公司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施工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时头疼,出现纠纷却往往难以评定,有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许多问题和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3)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中绿地率偏低、绿化补偿费审批权等进行修改完善,以加大执法力度;在城市综合执法中强化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工作,如实行每年1-2次四大班子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度、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工作报告制度等;通过新闻曝光、黄牌警告等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和事件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

  未来园林执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引进既懂园林专业业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做好园林执法工作;注重新技术应用,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4)“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完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活动必须以法规为依据,办事权限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强化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从严控制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强化制度公开的观念,增加各环节的透明度,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以往,我们往往将园林绿化管理仅看作专业部门工作,今后,则应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社会化。

  城市理者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日益关注。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护绿意识,树立养护树木、花草光荣;破坏树木、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全面、形象地宣传城市绿化成绩,增强人们搞好绿化的信心,了解本市目前达到的绿化指标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差距等,唤起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媒体造势、热线电话、领导批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提案建议、行风监督员等渠道作用,开展市民评选“满意路段绿地、公园”等活动,使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城市园林景观的保护工作。

  (3)不断增强园林法制观念和责任感,利用多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开发商和青少年中培养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规划是发展的大纲,是搞好绿化的前提和保障。要把绿地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控制规划建设中的随意性。理顺管理体制,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侧重于宏观管理,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宏观调控、行业管理、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执法监督上。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职责则,分清绿化主管部门与区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组织重点园林绿化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加快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实现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和花木繁殖技术的现代化。要发挥园林绿地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进行草木物种、草苗优良品种开发、管护技术改良等方面研究;园林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推广技术研究;花卉培育和繁殖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绿地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制度等。

  (1),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将绿地养管作业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专业管理部门摆脱养护作业,精兵简政,负责行政管理、执法检查和作业的招标投标任务。

  (2),对养护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将剥离出来的作业队伍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养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人员、工种和技术的优化配置,发挥综合养护优势,提高竞争力。

  (3),逐步开放兰州市绿地养管市场。加大绿地养管市场化运作力度。一方面,绿化服务经营业务向本单位职工招标,竞争承包经营,并逐步向社会招标承包经营过渡。管理部门按定额、全额或差额拨付养护经费,加强监督检查,根据作业质量进行奖惩。

  在推向市场化上要注意以下问题:科学测算养护定额,合同应详细规定管理部门和中标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成本和风险的分担办法;对于免费开放、无经济效益的绿地要足额拨,对有门票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的公园、游园的单位,要核定管理经费,确定适宜的经费投入办法。

  (4),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养绿色广场、公园、道路绿地、树木等。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抓好绿地养管区,促进绿地管理与社区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养护增加经济收入,如种植果树、玫瑰等就是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

  (5),拓展城市绿地养管事业。 园林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结合兰州的实际,实施园林产业化,可发展园林苗木业、园林建筑与绿地工程产业、园林绿地物业管理业、绿地养管业等,应加以重视,予以研究。勇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遵循植物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要首先考虑本地的特有生态要求。

  城市绿化中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和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也可以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通过设计各种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

  园林绿化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还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较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施工时,必须对园林植物的选苗、起苗、包装、运输等做到精心挑选和安排。

  [1]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变应急管理、事后管理、突击整治为源头管理、跟踪管理和长效管理;变人为因素较强的指示、政策管理为主导为以法律法规约束和经济手段调节为主导;对涉及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领域实行垂直管理;同时,有选择地开放市场,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分解管理责任,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管理的张力。

  2.要坚持高效能、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协调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成部分,园林绿化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考虑到要兼顾水、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目的是要安排好城市居民的的衣食住行,因此一定要端正城市建设管理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规划与财力、物力的关系,处理好生活和建设的关系,一切从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办实事、讲实效。

  由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是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具体操作复杂,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协作的一项系统性、社会性工作,因而要求必须倾力关注城市绿化,要建立绿化管理责权制和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体系。

  同时,按照“明责放权、重心下移、理顺关系、各负其责”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园林绿化管理责权,逐步理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bob半岛体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很多大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都迈出了很大的步伐。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园林绿化管理的架构及运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呈现出以下特征:

  模式特征为经济社会主导,政府主管部门既要完成规定的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又要承担大量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形成了“双肩挑”的格局。

  体制特征是分级管理,管理重心下沉,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和实际效果有所加强。管理手段也表现为日趋多元,即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在管理中加以实施,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然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技术特征表现为已具备了较先进的硬件,并采用了一定数量的软件,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但是城市管理技术的整体有待提高。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2.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首先要依法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基建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空间闲置地暂时绿化管理办法》等,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北京市园林局已于2003年底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等一系列北京市地方标准,从此首都城市园林绿化告别了无“地方标准”时代。此外,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带动的绿化成为各大城市新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房产商是委托绿化工程公司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施工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时头疼,出现纠纷却往往难以评定。有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许多问题和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坚决杜绝各种挤占绿地的行为。不能因个别人意志、个别集团利益而随意修改、变动。要采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来保护和发展绿化成果,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要严肃查处,要做到执法严格,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

  要利用多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培养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动员全社会来保护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过去,我们往往将园林绿化管理仅仅看作专业部门工作,今天,则应将园林绿化管理社会化。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优美的环境,必须搞好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因此,要搞好园林绿化,首先要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认识。同时,他们作为园林绿化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并以公共利益为重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受到市民的监督,政府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广大公众要在正确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要做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人有责,要树立全民绿化意识。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对改进和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实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年第4期。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直接的转变,绿化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责,是城市绿化建设从“拆墙建绿”“见缝插绿”向“规划建绿”“依法治绿”转变的关键,是城市政府有效指导城市绿化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其中,城市绿化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是城市绿化的根本保障,绿化规划的效率对城市绿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化规划编制作为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重点。当前,我国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回顾规划编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城市绿化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2002年制定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五大类,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所涉及的规划对象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而是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涉及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上的都市农业、城市林业及城市各类园林绿地。

  目前指导我国城市绿化规划编制的法规文件存在两方面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行政性法规文件为主,技术性标准与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往往只能对规划做出方向性的指导,而不能对具体的规划内容做出明确的解答,导致规划具有不明确性,如各类绿化用地范围划定的科学依据、各地方树种群落规划的规范等。二是法规文件缺乏时效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明确提出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两个重要的规划内容,但迄今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项技术性标准与规范性文件,这使得绿化规划编制的科学依据不足,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的详细规划,进而影响了详细规划作用的发挥,降低了绿化规划实施的有效性,也使得绿化规划部门在与其它职能部门(如土地、规划bob半岛体育、建设等)的协调中处于被动局面。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规划编制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层面,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配合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等几个主要规划管理阶段,绿化规划编制仍处于弱化状态,绿化规划的编制办法、规划指标及管理体系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对应,这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使其不能在逐层实施中将总体规划落实到详细规划的可操作层面,特别是不能为实施中绿化用地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规划编制的逐步弱化也是绿化规划在实施管理中不能与城市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进行有效协调与衔接的重要原因,最终影响到实际操作中绿化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城市建设中,以规划部门为龙头的城市建设涉及众多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调,绿化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的专业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着协作与监督的双重作用。

  《城市绿化条例》赋予了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绿化规划管理的权限。在配合城市详细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对绿化详细规划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绿化总体规划实施的有效性,是城市绿化规划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它涉及监督管理的核心问题、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监督方式的问题。

  规划作为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先导,首要的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要突破过去城市建成区的概念,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分区规划为指导,合理整合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田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多用途的土地空间。针对规划对象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首先,应做好总规层面的分层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市域、大都市圈及中心城区3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以架构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其次,应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加强和完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将绿地系统规划逐层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以保证规划的真正实施,特别是要加强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以配合城市详细规划管理(2003年,国务院取消了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公共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批的职能权限,因此,加强绿化详细规划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就是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中法律依据的制定);再次,应及时更新和完善地方性法规文件。编制中,根据《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城市绿线制度的出台及绿化管理部门的职能调整等情况,建议及时调整有关绿化规划的重要地方性法规文件。

  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采用分期建设方式,重点是加强近期建设项目的编制,目的是引导、建设完善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框架。

  从总规到详规的逐层实施过程中,绿化规划的重点是进行绿化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规划编制中划定绿线和灰绿线,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严格划定绿线以确保中心城区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这是改善高密度下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绿线是规划控制城市绿地(即G1~G5),它严格控制绿化用地性质;而灰绿线则是根据温州市建设用地少的特殊建设情况而提出的实验性管理办法,它补充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在不改变城市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绿地率,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绿色交通廊道网络,同时达到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改善城市气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促进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在规划编制中,为配合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管理,建议对绿线进行专章规划,以单独图则编制,用以加强城市绿线的法律地位。审批通过后的绿线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如需调整需要通过原规划审批部门的审批;灰绿线主要作为规划审批管理的参考依据,为城市绿化建设预留建设空间,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是控制绿化用地的重要法律手段,是切实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管理对策,应建立完善的编制程序和管理制度。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并根据部门职能的调整,在配合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绿化用地审批、审查的监督管理,确保绿化用地的物质空间,协调好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作与监督关系,并建立完善的批前监督、批后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稳定的管理机构,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以评估绿化建设情况,达到对绿化规划实施管理进行监督的目的。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发放批文、加盖绿化行政部门公章(如北京、重庆)、发放审批许可证(如上海)、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公文(如广州)及采用绿化审批专用章(如无锡)等多种形式配合城市规划部门对“一书两证”的管理,这种管理尚未形成某种确定的管理形式,因而在管理上易受政府领导意识的影响。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可避免执法中过多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是职能政府走向依法行政的必经之路。因此,为配合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绿化设计管理,发挥绿化行政部门协作与监督的管理作用,可通过明确绿色图章的法律地位来确定职能部门间的协作与监督形式,确实做好城市详细规划管理中的绿化规划管理工作。此外,明确绿化规划资质管理也是确保城市绿化规划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

  推进城市绿化科研工作,重点是加强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合理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适当选择移地保护对象,并加强对乡土植物的研究和园林引种培育工作,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中合理引入地带性植被群落,达到促进城市绿化自维持、减少建设养护成本的目的。

  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应建立、健全绿化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有效开展绿化管理工作。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制定指导各区、块的详细规划及批准规划,并对城市每一块可改造成绿地的空地或改造地做出评估。

  [1]周 卫.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城市规划职能的经济学定位[J].城市规划汇刊,2001,(2):20-25,30.

  [2]周 进,黄建中.“规划行政权”与规划管理体制探讨[J].规划师,2003,(1):61-64.

  [3]王 焘.浅议城市绿化管理趋向[J].中国园林,2002,(6):11-13.

  [4]王世福.完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规划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2004,(1):40-44.

  [5]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全国城市规划职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005年,驻马店市正式开启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于2006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的称号;在2012年,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近年来,驻马店市打响了一个创森战,并交出了一个很好的绿色答卷:全市城市森林面积为0.326万m2,森林覆盖率达到31.91%。同时也成为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管辖区的九县一市也都实现了林业生态县的建设目标。市区城区绿地新增面积7.48km2。绿化覆盖率从2014年底的40.3%上升至43.2%,园区绿化面积增加223.06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从10.5m2增加到15.04m2。在所属县、建成区,新绿地面积合计新增约2.02548km2,公园绿地面积新增达8.3824km2。已经建成了大量的公园和花园,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森林,出门就能走进花园的梦想成为现实。

  2018年8月1日,驻马店市正式实施第3部地方性法规———《驻马店市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实施不仅提高驻马店市绿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也为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

  城市绿化的蓬勃开展,不断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资力度,我国早期的园林绿化建设以市政为主,虽然现在园林绿化行业以政府管理为主,但管理模式更加的多元化,加入了一些社会力量。如今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地产园林也开始展露头角。目前来看,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中两个大头仍是地产景观和市政绿化项目。

  驻马店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6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政府部门对于对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二是管理架构的不清晰,造成园林绿化管理权不集中;三是缺乏细致的城市园林管理的法规,出台的园林绿化的条文规定,没有细化到每一个细节;四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于一些园林项目监管不严;五是专业推进力度小,对园林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力不足;六是专业技术人才、园林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按需匹配,园林建设项目风险规避及后期发展不周全,存在一些短期建设,不能更好地实施长期发展建设。任何优秀的园林设计,都必须经过科学规划,层层把关施工建设,才能创造独一无二的绿色园区。因此,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但事实上,目前在绿化建设工程仍存在管理不严的问题,招标过来的施工队伍,施工的质量参差不齐,建筑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不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执行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招标管理透明度低,缺少专业施工技术性人员,甚至有些不法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片面地压缩成本,而不是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实施。再加上一些政府职能施行不到位,工程建设管理实体和监管当局管控不严,监管不到位。还有就是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后劲不足,一个项目结束后后续发展没有跟上,管理者缺乏长期绿色发展规划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大量工程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对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对园林绿化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层次,也直接影响到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水平的好坏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小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随着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需求的提高,各级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也越发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化建设,以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使人均绿色空间占有率得到提高。但无法避免的是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无处不在的绿色保护基金投资不足,缺乏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化的维修团队,管理体制、机制的落后,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许多其他因素制约了绿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水平,导致绿地养护的质量不高,管理的不到位,影响了绿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国城市园林绿化的起步发展较晚,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缓慢的问题。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城市绿化方面的构建,但对园林绿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生产实践中。有些城市忽略了当地实际情况,简单地模仿和盲目跟风,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还有大树进城、建大广场等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讲生态环境,谈生态文明,但在施行过程中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收益,存在盲目性。生态优先、节约型绿地等先进的科学理念建设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也需进一步规范统一,技术规程需要统一标准,相关规定也需要进一步修整。相关城市绿化系统不健全,法规不匹配,政策没有实施。许多城市未能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化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方针、政策。该指导方针和工作的政策应符合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绿化要因地制宜。

  住建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说到2020年,全国城市要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这一条例,去完成一些具体的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评级标准,目前来讲,驻马店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强化规划管理,塑造城市园林特色,制定明确的绿化发展目标,积极拓展城市绿化,均衡绿地面积分布,加强城市中心区建设,对老城区的园林绿化进行优化改造;二是不断优化园林管理体制,推广园林节约型绿化,积极推行园林管理市场化;三是号召市民参与爱绿护绿,从我做起,绿色出行与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紧密结合,加快公园、居住区、道路和绿道的绿地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而且具有降温、增湿、滞尘、减菌等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时期,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突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年,我国国内城镇人口69079万人,在数量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1.3%[1],城镇建设规模继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本文着重分析了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质量,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总量继续大幅增长。2009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8133公顷,较“十五”末年(2005年)增加了411069公顷。“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虽然相较“十五”时期9.72%的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达6.48%。

  (2)城市绿化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化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由2006年的30.92%、35.11%提高到2009年的34.17%、38.22%,分别提高了3.25和3.11个百分点。

  (3)城市园林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城市园林是城市各种公园、绿地的总称,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更强调艺术效果和精神功能。“十一五”期间,城市公园面积稳步增长。2009年,我国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面积分别达到401584公顷、235825公顷,分别比“十五”末年增长了41.8%和49.5%。

  “十一五”前四年,城市园林绿化累计投资额达2519.3亿元(其中,2009年一年的投资额达914.9亿元,占本期总投资的36.3%),比“十五”期间总投资额增长了1023.9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占公共设施总投资的比率达8.34%,比“十五”期间提高了0.98个百分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bob半岛体育。2006-2009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的年增长率高达20.9%,超过公共设施总投资年增长率4.3个百分点。

  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总体上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目标。2006-2010年间,共评选出国家园林城市98个,国家园林县城53个,国家园林城区3个,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了52个、7个、2个。同时,这期间还增选了15个国家园林城镇。2007年,为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公选了11个国家生态园林试点城市。

  “十一五”期间,城市园林绿化在行业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基础研究方面成果丰硕。2007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建立了风景园林法规和技术标准资料库,2009年成立了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委员会。《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2]、《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城[2009]157号)》、《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绿地养护规范》等均已被批准或完成修订。这些标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性建设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中的应用。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通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信息系统”[3],规范了企业申报工作,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2010年,为了提高风景名胜区在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游览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游客安全保障、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以期改进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通知[4],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在未来完善风景区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机制基础上,管理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分地区来看,“十一五”期间,各地区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支出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稳步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与东部地区之间的资金投入差距呈减少趋势,但仍然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2009年,东部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资金是西部地区的2.2倍(图5)。

  分城市来看,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城市之间园林绿化差异较大。2010年,全国仍有49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足5m2,其中24个城市低于3 m2。

  从城市自身来看,城市内部园林绿地配置不合理,中心城区与郊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绿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心区和旧城区因为是城市的心脏地带,商贸、文教、生活、娱乐服务高度集中,寸土寸金,导致中心城区绿化只能“见缝插绿”,不能使城区绿化形成整体景观效果。而现行的考核机制缺乏对绿地非均衡管理的考核指标,某一建成区绿化的不均衡问题可以用总平均指标来掩盖[5]。

  许多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不是与总体规划同时进行,而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甚至还有一些城市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这使得城市绿地往往落后于其它公共市政设施建设,城市绿地的布局缺乏合理科学的论证,城市规划绿线的法律管治效用大打折扣,导致规划绿地指标被挤占,规划绿地性质被改变及现状绿地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也使得砍树毁绿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城市山体、自然林地、城市水系、城市湿地等自然本底资源遭到破坏。

  一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及管理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职能部门综合协调机制。

  二是城市园林绿化法制管理不够健全。许多城市未能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相应制定一些地方性配套的绿化法规和技术规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无法依法进行行政管理, 造成城市的绿化目标不明确, 扩绿无计划, 绿地指标落实不到位。

  三是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没有规范的有形市场,城市绿化工程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招投标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绿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尚未建立。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要求,以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推进规划建绿为手段,以发扬文化建园为宗旨,以建设优美、清洁、舒适的园林城市为目标,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强化园林绿化管理,注重资源节约型绿化模式,广开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增强全民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城市绿化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不论是城市重点公园建设,还是社区绿地、道路绿地和庭院绿化建设,均需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感受与需求,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融合历史、文化、美学、科技要素,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必须强化政府在资源协调、理念引导、规划控制、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引导人们参与到绿化建设中,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度,实现园林绿化共建共享、和谐式发展。

  倡导节约利用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注重雨水、中水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加大园林绿化科研工作的投入,提高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能力,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宜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造景理念,“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bob半岛体育,切忌贪大求洋。因地制宜配置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注重探索本地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种群结构、种间结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创造独具浓郁本土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宜将重点放在规划设计、建设利用、管理保护、科研创新、制度配套等方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专项规划,是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时,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6]。到2015年,90%的城市(县城)应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严格实行“绿线”控制管理,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其中地级以上城市(含)宜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规划层次,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绿化隔离带规划、郊区(城镇)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设计中,深挖乡土资源,突出城市特色,认真落实原有城市公园、湖滨和河滨绿化岸线、湿地、山丘高地、水源保护地以及国家风景名胜区等保护范围的划定。

  绿量结构应列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

  加强公园绿地的投资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园绿地的建设份额。加快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公园的建设步伐。在城市绿地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探求建立合理的绿化复层种植结构的具体方法,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7]。有效地实施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制度,加强历史名园等重点公园的保护管理。到2015年,力争每个县城都有1个以上的公园。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着眼长远,按照城郊森林化、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的建设要求,加强城郊生态过渡带建设,将城市零散分布的各种公园、绿地与城外自然环境连接起来,形成城市园林的有机网络[8]。注重加强小城镇的园林绿化,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广泛种植应用乡土植物,保护建设城郊生态防护绿地和郊野公园,切实打造清新自然、景观优美的城市绿色生态保护屏障,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的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健身锻炼空间。到2015年,全国每个地级以上城市宜新建1~2处总面积不小于50公顷的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保育、城市居民游憩、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郊防护绿地。

  设市城市要力争实现老百姓出行500米见绿的目标,不断加强城市中心区、老旧城区、商业区、城郊结合部等人口密集、绿化薄弱地区的绿地建设和改造提升。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塑造良好城市景观的需要,在城市重要地区、重要节点增设绿地。进一步推行园林小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校园的建设,积极推行屋顶绿化、墙面垂绿等立体绿化[9],不断拓展城市绿地空间,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科普教育、节能减排、防灾避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以全面贯彻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为契机,持续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在巩固现有园林绿化建设保护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大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确保城市绿地绿量不减少,且绿地系统分布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

  随着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加大,城市中的自然本底资源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对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本底资源的保护,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应完成城市自然本底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优化,做好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积极倡导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园林城市建设理念,有效保护、合理使用、优化配置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开展重要城市滨河滨湖生态缓冲带建设。通过调水补水、连通城市水系、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截污治污、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建设生态堤岸等,保护和治理修复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切实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则加强河、湖等水体沿岸绿化建设;应用生态技术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减少硬质处理方式,恢复水陆交界处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沿水系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廊道),增强游憩、景观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构建多功能兼顾的复合城市公共绿色空间,形成城市稳定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改善宜居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城市湿地保护教育、宣传和科研工作,力争实现“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不退化”的保护目标。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相互配置的复层生物群落结构,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物种多样化、群落混交化、种植配置立体多层次化、生态效益最大化、景观效果最优化发展;以节约型公园绿地改造、湿地公园建设、动植物园建设、以及古树名木工作等作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入点,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和乡土物种的保护培育工作,对城市现有绿地和树木实施就地保护,严格控制大树、古树移栽;在市域范围生物物种普查的基础上,制定各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针对制约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完善技术论证和评价规范,建立绿化管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标准建设与科研重点注重城市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为相关行业发展和部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十二五”期间,主要加强和完善低碳导向的城镇绿地建设维护导则、城市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导则、城镇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导则、城市滨水绿带建设维护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等技术标准;突出城镇绿地效益评价和格局优化、绿地消减空气污染物、绿地改善环境舒适度、低碳导向的城镇绿地建设维护及绿地综合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科研重点。

  结合数字城市、数字景区的推广活动,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城市园林绿化重要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及时进行绿化现状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绿地养护的跟踪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绿化详细规划和绿线管制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管理、园林绿化产品技术检测与质量认证、园林绿化资源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审批、建设、评估、监督、执法等工作提供可靠、高效的管理手段。

  现状调查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应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与地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绿地覆盖、绿化树种、古树名木等各类城市绿地要素属性调查,并应用GIS进行城市绿地信息空间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引入专业模型对绿地分布的合理性及其系统效益进行评价,辅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信息,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要加大园林绿化各项相关技术的攻关力度,针对不同地区园林绿化的突出矛盾和优势,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研究成果,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1)加大对园林绿化物种或栖息环境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试验活动的扶持力度。分析评估植物引种的经验,挖掘推广植物的应用潜力,加大栽培和养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大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普及推广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积极推广使用中水,注重雨水拦蓄利用,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尽可能减少绿化养护的水消耗。

  (3)研究试点重大工程、绿化工程中的表土利用技术,进一步加强绿地的土壤改良,实施植物的营养工程。

  (4)完善城市绿化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优化监测点网格化布局,运用PDA等信息技术及时预警、有效监测、远程诊断、快速反应,确保成灾性、突发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时控制。

  (5)加强GPS定位系统在古树保护方面的应用。在有条件的城市,推广应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京、郑州、济南、青岛、滨州、珠海、桐乡等地实施的对城市古树名木GPS卫星定位进行精确管理的做法,落实改善古树名木的基础设施、标牌标识、土壤营养等技术措施,提高保护的规范化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除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相关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可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市场潜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苗圃、草圃、花圃、种子基地等园林绿化培植业、园林绿化专用设备材料制造业、园林绿化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等园林绿化相关产业,将城市园林绿化培育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要职能,上下协调、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园林绿化行政管理体制。特大城市、大城市可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权管理,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绿化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中小城市可以相对集中管理为主。

  加快完善以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的基层绿化机构建设,配备绿化专职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在村委会设置专职或兼职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行使园林绿化管理、组织等职能。

  各级政府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编制园林绿化规划,行使行业审核、协调、服务、监督职能,管理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维护。

  鉴于城市园林绿化公益性的性质,各级政府需将园林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城市改造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园林绿化投资保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城市绿化基金,保障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

  通过园林公益事业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园林绿化投入。一是明确投资主体,实行绿地分类建设。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特色林果园、经济林等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二是可通过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园林生产生态旅游等有偿服务项目,筹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三是探索多种促进城市绿化的手段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例如,北京市在代征绿地建设管理中,强调按照规定以社会开放的形式进行认建认养;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各种途径履行植树义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绿化美化。

  在《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规章基础上,各地建设(规划、园林绿化)部门需抓紧组织编制、修订、完善与园林绿化相关的地方规章和行业法规体系,抓紧专业标准、规范的编制配套。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

  各城市需加紧对代征绿地进行摸底调查,梳理出各种类型的代征绿地,以此为突破口,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恢复绿地属性和绿化作用。对于一直未腾退的绿地,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代征绿地腾退政策和方案,采用一定的强制措施实现绿地总量的增加。

  进一步健全绿化等专项领域工作规范,量化和细化具体工作任务。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毁坏林木绿地的违法行为,组建园林绿化专业执法队伍,明确园林绿化许可、监管各环节的责任职权范围,责任落实到人,提高执法效能。

  完善类似市长培训班等高层城市管理者管理培训研究班的授课内容,补充有关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课程学习,加强对城市市长等城市管理者有关园林绿化先进理念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基础,对各级园林绿化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养护技术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养护建设能力,创造和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环境,形成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风景园林师的注册制度,加强本土风景园林师和园林绿化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风景园林教育理念,尝试建立学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机构、企业之间的联合培养制度,在加强学生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到“学、知、行”合一。

  进一步推动全民尽责、共建共享的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绿化建设。精心组织各类社会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守法护绿自觉性。

  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有声有色的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各类报刊资料等宣传资源的优势,加强同媒体的沟通合作,有效借助媒体力量,提高管理系统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加强对舆情的收集、监测和研判,加强舆论监督整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与教育部门等联手,在中小学生课程中增加生物多样性、绿化保护的课程,培养青少年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精心培育和大力宣传绿化行业各类先进典型和品牌,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提升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2]林鹰.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解读[J]. 建设科技,2010 (7):60~63.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J]. 城市规划通讯,2010(17):5.

  [5]王忠平.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非均衡性问题[J]. 中国园林,2008(11):75~76.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J]. 江苏绿化,2001(5):1~4.

  [7]陈自新等.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 中国园林,1998(5):57~60.

  [8]曹有祥,郭佳.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园林绿化[J]. 北京园林,2003(3):22~24.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BOB半岛 BOB半岛资讯中心 园林知识 BOB半岛景观展示 园林规范 优秀案例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BOB半岛
电话:025-51180685    传真:025-51180685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号美之国6组团8-5
Copyright © 2012-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3323号